基本資料 | Information
-
1914
-
- : 02-2620-3850 (總機)
1882年7月,加拿大長老會宣教士馬偕在滬尾(今新北市淡水區)設立一所神學院「理學堂大書院」(Oxford CoIIege),後世以「牛津學堂」著稱,為台灣神學院、真理大學的前身。1901年馬偕博士逝世後,牛津學堂改為神學校(即後來的台灣神學院)。1911年年底,馬偕博士的長子偕叡廉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後,返台籌辦一所中學校;同年,教會將宣教中心移到首府台北,並將神學校遷往該地,遺留下來的牛津學堂舊址即成為新學校的預定地。1914年3月9日,台灣總督府核發設校許可,該日期恰好與馬偕博士42年前登陸淡水的日期相同,也成為日後的校慶紀念日。同年4月4日,淡水中學校(Tamsui Middle School)在牛津學堂舉行開學典禮,當時的總督府學務課課長、淡水支廳廳長等政府官員皆來參加。創立之時即為五年制中學校。1922年2月,台灣總督府重新頒行《台灣教育令》,限制私立學校不得再使用「學校」之名稱。同年10月,校名改為「私立淡水中學」。
1936年起,台灣總督府接管校務。1937年,台灣總督府修改教育法令,認可私立中學之創設,校名因而改為「私立淡水中學校」。1958年,淡江中學與純德女中合併,改稱為「私立淡江高級中學」。
制服介紹 | Uniform Intro
淡江中學歷史悠久、環境優美,歷年來制服也陸續更新許多款式。跳脫大眾印象中的白襯衫,淡江女款制服以極其特別的灰色襯衫設計,於領子及袖口有深藍色滾邊,胸口口袋繡有類似中文「中」字之校徽,搭配制式藍色百折裙和白襪。
男款制服也以灰色襯衫搭配領帶為主要風格,整體設計搭配甚有英式學校氣氛,淡江中學近年也因電影「不能說的秘密」,讓充滿藝術氣息的制服與校園更廣為人知。
現在
-
女生夏季制服
年份:1958年6月陳泗治校長赴加拿大進修一年回國,提出新制服的構想,由當時陳敬輝老師設計並繪出草圖,成為今日的女生灰制服,民國47年第一學期開始著用直到今日。灰色上衣外露、深藍色百褶裙,再按同色上衣衣領、袖口滾邊,白襪、黑「娃娃鞋」。
-
女生冬季制服
年份:冬季制服是黑褲襪,尤其小領帶是最大特色,也是傲視服裝設計界的作品。
-
男生夏季制服
年份:男生為灰色上衣深藍長褲。
-
男生冬季制服
年份:
1951
-
夏季制服
年份: 1949
-
純德女子中學制服
年份:承日本時代的水兵服,領巾改為滾紅邊,而紅圍巾上除了多一只美麗的胸章,也成為純德的校徽,比較特別的是當時物質缺乏,水兵服一度是美援品之海軍服改裝的。
1945
-
男生軍訓服
年份:高中男生是俗稱「國防色」的土黃色卡其軍訓服,上衣塞內褲內,帽子是大盤帽,
-
女生軍訓服
年份: -
卡其服
年份: 1938
-
私立淡水中學校女生制服
年份:日人接管男女兩校後,於1938年獲政府認定為正式中學校,制服也改為和日本中學同款式。女生是有後領巾的水兵服(Naval blue Showder Snawl)夏天白衣、淺藍領、黑長裙、白圓帽。冬季是深藍色滾白邊之水兵服,加一條紅圍巾、紅圓帽,下身長裙(日後改為褲裙)。
-
私立淡水中學校男生制服
年份:由於日本中學基本上就是皇軍軍官之預校,因此男生制服和日本陸軍幾乎一樣,橄欖綠色、帽子是大盤帽,並且打綁腿。高年級的冬季上衣四個口袋,開西裝領內著襯衫,外有寬皮帶束腰,頗為威武。帽緣鈕扣和腰帶環都有校徽(三片椰子葉包「中」字的新校徽)。
日治時代一般中學和日軍一樣厲行學長制,高年級生可以管低年級生(甚至體罰),也因此高年級生都會穿短舊退色之制服,以凸顯輩份,成為一怪風氣。 1922
-
私立淡水女學院制服
年份:改為淡水女學院後則和一般日本高等女學校(女中)一樣的水兵服、黑褲襪,而冬天有一頂圓帽(今天日式百貨公司的服務生還帶這種帽子)是和一般中學校不一樣的,夏天則是白色高領短衫和長裙,極有台灣味和日本學校不同。有趣的是當時穿的就是和今日一樣的「娃娃鞋」。
1907
-
淡水女學校制服
年份:1907年女學校改為中學後,早期女生還是大陶衫和褲裙,並要梳頭。
1882
-
牛津學堂和女學堂時期制服
年份:馬偕博士創辦牛津學堂和女學堂的時候,學校就有提供「校服」,由當時所留的照片看來男生是以清代社會的正裝為制式服裝,如冬天以馬褂,外加甲仔,夏天則是對襟的短衫、水褲,而女生則是傳統的大陶衫(又作大刀衫)。照片不是
彩色的,但當年社會風氣和馬偕家族所留的唐衫看來,應該是灰、淺灰和深藍,如同今日制服之色調。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和今日淡江一樣,早上進課堂時都有服儀檢查,馬偕校長要求服裝要端莊,每日須梳髮(清代有髮辮)刷牙、剪指甲。姿勢要挺拔,不可彎腰駝背,且要求極為嚴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