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不能不知道的《康熙臺灣輿圖》
繪製於17、18世紀之交的《康熙臺灣輿圖》是現存最早的單幅彩繪卷軸臺灣全圖,亦是清代臺灣古地圖中流傳最廣的一幅圖。全圖以中國傳統山水技法繪製,內容以寫實手法描繪出17、18世紀臺灣西部的山川地形、行政兵備部署、道路與城鄉生活等景觀,兼具地理圖、軍備圖、風俗圖的特色,可說是清初臺灣社會文化生活及地理知識的縮影。以美術風格來看,《康熙臺灣輿圖》全圖線條筆法細膩、青綠色彩之運用帶出傳統山水畫般的意境美感,伊能嘉矩曾譽之為「臺灣古圖之最」,亦是國立臺灣博物館的「鎮館之寶」,並於2010年經指定為「國寶」。
《康熙臺灣輿圖》其實不只一幅
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的《康熙臺灣輿圖》其實不只一幅,而是有三個版本之多。清康熙年間繪製的「原版」(或稱A版)據傳原藏北京內府,於1900年「義和團之亂」時流出至臺灣,後成為臺灣博物館的收藏,2010年經指定為「國寶」,但本版圖面在高雄以南的部分有大面積缺損,雖經修護仍無法盡數復原,故流傳不廣。目前流通較廣的則是20世紀上半所摹製的兩版摹本:「第一摹本」(或稱B版) 與「第二摹本」(或稱C版)。這兩份20世紀的「摹本」雖在畫風與內容上與「原版」略有出入,但圖面較為清晰完整,且大致保存了目前「原版」畫面上所缺損的圖像內容,故多年來逐漸取代「原版」,成為館方與外界流通運用主要的版本。
三版《康熙臺灣輿圖》比一比
摹繪於20世紀的《康熙臺灣輿圖》B版與C版摹本,較諸繪製於17、18世紀之交的「原版」(A版),雖畫面較清晰而內容較完整,但仔細比對彼此圖面上的文字內容,亦不難發現B版與C版摹本仍有多處文字「誤抄」(計18例)、「漏字」(計12例)或採用「異體字」(計83例)的情形。同時,在畫面的圖像符號、畫風用色、與書法風格上,兩版摹本與「原版」亦呈現明顯的差異或出入,尤其《康熙臺灣輿圖》「原版」獨有的古色更難以在後期摹本中體現。為彌補上述的缺憾,利用數位技術製作一份既能保持《康熙臺灣輿圖》「原版」的古典畫風與原著文字,同時也保留B版與C版摹本上所留存的「原版」缺損圖面資訊之「康熙臺灣輿圖夢幻版」數位重建計畫因此於2016年成形。
《康熙臺灣輿圖》數位/夢幻重建版
考量現今的數位圖像技術的進步,本館於2016-2017年聯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的團隊,以《康熙臺灣輿圖》原版的數位影像為底本,參考B、C版摹本的圖面資訊,以數位方式逐步將「原版」所缺失的內容資訊重建補足,完成《康熙臺灣輿圖》數位重建版,並沿用過去以英文字母的稱法,及英文Digital/Dream (數位/夢幻)之諧音,簡稱為「D版」。本版圖不僅維持《康熙臺灣輿圖》原版的古典畫風與書法風格,更補足了原圖上的細部斑駁與大片缺損,同時亦訂正了百處以上B版與C版摹本中的錯、漏與異體字,成為一份既忠於原版,又兼顧視覺美觀與資訊完整的《康熙臺灣輿圖》版本。
《康熙臺灣輿圖》家族總動員
本展為《康熙臺灣輿圖》數位重建(D)版完成後的首度公開現身。為使本版在視覺上盡量貼近「原版」的色彩效果,團隊以模擬的展示光源,選出最適的色彩重建版本,再依原寸比例以噴墨輸出,並參照原版裱褙方式進行裱褙,而完成了《康熙臺灣輿圖》D版的實體紙本重建。
配合《康熙臺灣輿圖》數位重建(D)版的首度現身,本展亦同場展出《康熙臺灣輿圖》前面三位「前輩版本」,即列為「國寶」的《康熙臺灣輿圖》「原版」(或稱A版),列為「重要古物」的《康熙臺灣輿圖》(B版) 與「第二摹本」(C版),此為歷史上第一次《康熙臺灣輿圖》三版「全員到齊」聯展,再加上第四個版本:《康熙臺灣輿圖》數位/夢幻重建(D)版,堪稱是《康熙臺灣輿圖》家族總動員。